山西大同大学开展2025级迎新工作

暖心服务+特色活动,让新生感受“家”与“城”的温度

九月开学季,山西大同大学迎来了2025级新生。学校学工部牵头统筹,联动多部门与地方资源,以“精准保障、创新服务”为指引,推出系列迎新举措,从物资保障到文化浸润,从政策帮扶到心理引导,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及家长在报到期间既感受到校园的热情,也触摸到古都大同的独特魅力。

“每年呢,我们的迎新工作都是学校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。”学工部部长杨容介绍,迎新工作启动前,学校召开专题协调会并成立迎新接待领导小组,联动各单位、各学院及校外单位形成合力。学工部作为核心部门,重点推进两项基础工作:一是场地与物资精准供给,为御东校区19个学院、新平旺校区3个学院规划专属迎新点,统一配备帐篷、桌椅、电脑及电源设备,同时提前完成一卡通办理流程优化,减少新生排队时间。二是前置信息精准推送,通过企业微信为新生建立班级群,提前告知报到流程、公寓用品领取步骤、校园车辆停放规则;联合文瀛湖街道、交警部门发布交通指引,并同步推送大同文旅惠民政策,方便家长在陪送期间游览古都。

相较于往年,今年迎新在服务细节上亮点频出,让“便利”与“人文”兼具。在文瀛湖街两侧设置6个临时停泊点,分时段安排接送车转运家长及行李,解决校园周边停车难、搬运累的问题,同时,联合18家酒店为家长提供质优价廉的住宿,让“人生地不熟”的异乡感化为暖意。在行知广场设置特色展区,邀请大同非遗传承人及“大同好粮协会”设展。展区内,火山地质孕育的高硒小杂粮、地皮菜等土特产整齐陈列,还有深加工的大同葵花籽等即食食品供学生品尝。“我们比出厂价高一点售卖,就是想让五湖四海的新生和家长体验一下大同味道。”协会商户介绍,去年初次合作反响热烈,今年已是第二次进校园,部分特产可通过抖音店铺或校外门店复购。

针对新生不同需求,学校构建多维度关怀体系,确保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。在行知广场设立资助宣传点,详细解读奖助学金、生源地贷款政策,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“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困难丧失了上大学的这样一个机会!”杨部长语气坚定;同时同步设置征兵宣传点,介绍大学生入伍政策及学校预备营训练安排,为有参军意愿的新生提供指引。

“心理问题是学生工作的一个重点,”杨部长坦言,“新生面临由跟家人共处生活向跟舍友相处交往的转变。”新生入校后将完成心理健康测试,专业教师根据测试结果分级开展辅导;每个班级配备心理委员,辅导员入住公寓楼,结合心理咨询室服务,形成“测试-干预-陪伴”的心理支持链。此外,宿舍“一站式社区”建设同步推进,不仅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就业服务站,还将党支部、团支部建在宿舍楼,方便学生随时获取生活与学习帮助。

迎新结束后,学校将从9月7日至21日军训期间,开展系列“开学第一课”主题教育:邀请校友分享就业创业经验,云冈研究所原院长张焯解读大同历史文化,团委书记讲解第二课堂积分规则,3位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的女兵现场分享感悟;同时通过“上晚自习、出早操、多读书”等养成教育,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节奏。

“希望我们2025级的新生能够在大同大学度过充实的四年生活,使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学识都得到很大的提升,成为一个对社会、对家庭都有益的新青年。”采访结尾,杨部长的寄语朴实而有力。学校收集新生反馈优化工作的举动,更让这份关怀形成“闭环”。

迎新工作接近尾声,但成长的故事才刚开始。在山西大同大学,每一处细节都写满期待——期待新生在此找到方向,点亮未来。

文字:靳子艺

图片:李晓慧

编辑:张梓彤

责编:车梓昊

初审:刘政良

复审:郭建艺

终审:张  波